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benqimuci xinwengonggao jingxuanzhuanti guokanliulan wangluoshoufa beiyinpaihang xiazaipaihang liulanpaihang caozuorukou wenbenneirong xiazaizhongxin lianjiezhongxin fangwenliangtongji papernavigation benqimucitupian wangluoshoufatupian beiyinpaihangtupian xiazaipaihangtupian liulanpaihangtupian xinwengonggaosimple xiazaizhongxinsimple lianjiezhongxinsimple jingxuanzhuantisimple
2025年04期
本期特稿

新型开放大学新在哪里:理念与路径

吴遵民;陈峥;熊振;

新型开放大学新在哪里,未来开放大学应如何创建又怎样转型,对上述问题的探讨目前尚未形成共识。与此同时,开放大学的办学因生源萎缩、人才培养质量的乏陈而举步维艰。故厘清开放大学的建设理念与推进路径迫在眉睫。在回顾开放大学及其前身广播电视大学的发展历程中,开放大学扎根基层、面向社会、服务全民的独特功能与特质愈加清晰。新型开放大学的建设应秉承创新思维并继承和延续历史传统,以力求成为连接学校教育与学校后继续教育的“无边界”“全天候”大学,成为对接社会各类求学需求的“加油站”及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桥头堡”。对此,开放大学需搭建“一体两翼”总体框架结构、通过数智化赋能凸显“办学基因”、持续推动办学理念的更新、推进教育管理模式的变革、提升教育资源供给的精度、确立高适应性人才培养目标、打造具备多元知识与科研能力的新型师资队伍,以创建一所符合新时代特征与需求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

2025 年 04 期 No.220 ; 2025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终身教育体系研究专项重点项目“国家老年大学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编号:ZJA250482); 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高等学校与社区教育融合机制的国际比较与本土实践研究”(20YJC880008)
[下载次数: 231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6 ] HTML PDF 引用本文
热点探索

数字教材的情感植入模型构建及实现路径

张家军;黄儒军;程静;

数字教材是教育数字化背景下重要的教材形态。在数字教材中植入情感元素,对于发挥数字教材的情感育人功能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从个体层面推动学生的自主发展、从文化层面涵养学生的文化基础、从社会层面促进学生的社会参与,进而从情感向度回应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关键诉求。为更好地发挥数字教材的情感育人功能,并构建数字教材的情感植入模型,应确立以学生情感文明养成为标志的目标旨归、开发能够指向情感文明基本维度的教育资源、创设能够指向情感文明体验的沉浸式学习场景、构建基于数据循证和人机交互的智能化情感评价模式。要使构建的数字教材情感植入模型得以真正落地,还应明确数字教材情感元素植入的内容、方法、主体和伦理等标准体系,并做好数字教材情感元素植入在资源整合、场景支持、数据采集与分析等方面的技术支持,以及注重数字教材情感元素植入的实践反馈。

2025 年 04 期 No.220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24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中小学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治理的成效测度及提升路径研究”(编号:BHA240101)
[下载次数: 463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5 ] HTML PDF 引用本文

社会公众如何看待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教师职业的影响——基于国内主流自媒体平台的评论文本分析

万力勇;张婷;王婷;龙茜茜;赵靖;舒振宇;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并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价值。以“生成式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教师”这一大众关注的热点话题为切入点,在国内主流自媒体平台上获取与“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教师职业”这一主题相关的公众评论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关键词分析、文本情感分析和主题模型分析,从不同维度考察社会公众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影响教师职业的真实观点和看法。研究得出,社会公众整体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无法取代教师;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教师职业的“专业性”“示范性”“复杂性”“人文性”等四方面属性呈现出新特点;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教师职业优势与劣势并存,机会与挑战同在。须强化教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正确认知和使用意向,大力提升教师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素养,推进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以此促进教师职业可持续发展。

2025 年 04 期 No.220 ; 人民教育出版社“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重点课题“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基础教育数字教学资源建设研究”(编号:2023GHB05); 2024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社科重点项目“县域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成熟度动态监测与智能诊断研究”(编号:CSZ24017)
[下载次数: 1,325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美国研究型大学科技伦理教育体系构成及特色分析——基于四所高校的案例研究

陈翠荣;肖敏;

高校作为科技伦理治理的重要责任主体,肩负着深入开展科技伦理教育的时代重任。以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和卡耐基·梅隆大学为代表的美国研究型大学,其科技伦理教育开展较早,形成了由通识教育、专门教育和课外教育共同构成的教育体系,具有鲜明的特色:层次明晰,针对不同群体开展差异化教育;课程体系完备,内容凸显科技伦理前瞻性;采用多途径孕育科技伦理文化;实施多方协同联动教育机制,实现科技伦理教育效果最优化。这对进一步完善我国高校科技伦理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025 年 04 期 No.220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数字时代高校科技伦理协同治理体系研究”(编号:BIA240134)
[下载次数: 593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融入认知与社会性调节的教育多智能体驱动协同论证实证研究

舒杭;刘文平;马志强;

协同论证因其能够促进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等高阶能力发展,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共同关注。当前,以多智能体为核心的技术手段叠加创新教学策略为提升协同论证质量带来了新的契机。该研究将认知与社会性调节支架融入教育多智能体设计中,并在高校协作学习场景中开展准实验研究,分析教育多智能体对协同论证地图及论证过程的影响。为此,该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有序网络分析法以及滞后行为序列分析法对94名参与者的论证地图以及论证话语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在认知调节与社会调节双重叠加影响下,教育多智能体能够通过高质量的反馈来唤醒学习者主动进行论证对话,进而提升论证地图的要素复杂性;认知调节策略的介入让教育多智能体具备认知脚手架的功能,是提升论证质量的关键;在融合了双维调节策略的教育多智能体的干预下,学生的论证行为呈现出从个体冲突向群体协商转变,学生以“反驳”为契机,通过高效的协商对话促进群体共识的达成。

2025 年 04 期 No.220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22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协作知识建构会话智能化分析与反馈研究”(编号:BCA220215)
[下载次数: 847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2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教育数字化

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因素及发展路径研究

赵可云;刘西静;高静怡;孙科宇;亓建芸;

数字技术驱动教育变革背景下,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成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研究基于SOR理论与TOE框架构建分析模型,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法,探究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技术维度上,数字基础设施通过教师自我效能感间接推动转型,而数字化教学资源直接提升转型实效;组织维度上,教师共同体建设显著提升数字化实践,但滞后的实施机制对转型进程及教师效能产生双重抑制,管理评价体系则通过效能中介优化转型质量;环境维度上,政策制度兼具直接驱动与效能增益的双重功能。基于研究发现,提出“制度规范-主体协同-生态整合”三位一体推进策略,即通过制度创新构建多主体协同网络、依托教师数字素养提升激活内生动力以及整合资源打造智能教育生态系统,助推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

2025 年 04 期 No.220 ;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山东省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因素及实现路径研究”(编号:24CJYJ19); 泰山学者工程项目“数字化赋能教育教学变革”(编号:tsqn202211130)
[下载次数: 1,081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8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本期统计数据 more>>

公告栏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

网站访问量

总访问量: 196,142
今日访问量: 241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
检 索 高级检索